健身爱好网 道藏 藏外道藏 道藏精华 正统道藏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

2015-4-12 14:09| 发布者: 道藏在线阅读| 查看: 10327| 评论: 0

摘要: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  经名: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。南宋道士青元真人注、清河老人颂、郭冈凤参校。三卷。底本出处:《正统道藏》洞真部玉诀类。
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
  经名: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。南宋道士青元真人注、清河老人颂、郭冈凤参校。三卷。底本出处:《正统道藏》洞真部玉诀类。
  度人上品妙经序
  窃以美玉混尘,必假磨砻之巧;至言藏妙,须凭润色之功,故经传能悉之辞,《易》有尽象之语。灵机所悟,玄理斯彰。恭惟《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》者,飞玄结炁,云篆成文,为万法之宗,冠三洞之首。渊兮隐奥,难可寻详。若非已造於幽微,孰敢乱陈於笺注。矧下士罕窥其篇目,玄科切禁於妄传。虽念诵勤渠,莫知宗旨,如登宝所,素手而回,数墨巡行,竟无所得。於是东海青元真人悯斯愚昧,大阐洪音,斥新旧疑文,立见成要论,条分八事,详释二章。首明理性之因,终显命根之秘,开盲释聩,演道登真,破执着之旁观,接探端之上学。或微微微引喻,或缕缕谈玄,与乎浩劫慈尊,金口无异;间有包括未详,予乃作颂。重美其意,俾诵之士得以研穷。然后动地放光,处处黍珠出现;因言悟理,人人法病顿除。斯为宗教之渊源,可为度人之本旨也,故以无量名之。化诸道子,锓木刊行,广施未悟,岂世之小补哉。清河老人书。
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上
  东海青元真 人注    清河老人颂     净明道子郭冈凤参校并赞
 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
  太上二字之妙,言不能尽,浑沦未判,此一炁包括在恍惚之中,无名无形,含真一之灵,即其象也。太者,大也,为至大之称。上者,尊也,处崇高之位。昔天地未分,先肇五太:太虚、太元、太素、太质、太极也。五太既分,然后三才立,乾坤叙位。道大,天大、地大、王亦大,道得一而成其大,故曰太也。上者,聚三才之质者,故成上也。太上为道德之祖,天地之根,故标经之首。洞玄者,乃三洞之品,洞真、洞玄、洞神是也。又曰洞者,通也,达也;玄者,奥也,妙也。谓元始洞达玄一不二之道,以御灵宝也。灵宝者,玉宸道君受元始玄一之炁,化生为赤明劫,位灵宝之宫。明此经乃道君受元始之教也。灵者,含育万物,变化莫穷。宝者,光明莹彻,人所珍爱。而此灵宝为万化之始,神明之宗,罗络诸天,生成万有,莫不由之。无量度人者,乃元始上圣自浩劫已来,广化众生,超凡入圣,算喻莫及,穷古及今,元边际也。愚者贤之,钝者智之,故云无量度人也。上品者,如三洞之中三十六部,统天法藏,总三百九十余万之多,莫不以此经为首。劫终劫始,独步玉京,故曰上品。妙者,微妙;经者,经纶。又经者,径也。为人天修行、入道离俗、升仙之径也。
  颂曰:
  大道施张结洞玄,济人利物极无边。
  凡胎欲作飞升客,为我清心读妙篇。
  道言:
  视之不见名曰道,听之不闻名曰言。道之为道,清静虚寂,不可名模,太上亦不知,假得强名,岂言之可言哉!.惟太上道君洞了元始微妙之由,深造灵宝之道,假象设化,俾夫众生了悟灵宝,权称曰言。夫道之为言,如求鱼兔必假筌蹄;鱼兔既获,当忘筌蹄。盖道者,虚玄之鱼兔,言乃大道之 筌蹄;道本无言,因言显用,故云道言。
  颂日:
  道本无声岂有言,圣人立法强宣传。
  求鱼须是因筌力,获得鱼时岂用筌。
  参校曰:《道德经》云: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字之曰道。夫道者,天地与人实同,其根在人曰心,在心曰性。性即道、道即性。尽性至命者,形神俱妙,与道合真也。儒家云:言者,声也。盖道乃心之体,言乃心之用。道君演元始之教,因人心以度人,故曰道言。
  昔於始青天中,碧落空歌大浮黎土 音度,受《元始度人无量上品》。
  昔者,过去无量种劫曰昔。太上道君言:我往昔於元始处,受此上品。始青即东方大梵九霄之一也。青霄梵宝之熙凝成此天。东者,诸方之始。天尊所说灵宝度人,百有余会,首临此天,表为众所,尊上品之义。此天之炁、碧而青,化生碧霞,豁落徧布,故云碧落。碧落之炁为神风所振,自成空洞之歌,演不空不色之妙,故云空歌。此天有国号大浮黎。浮者,虚也;黎者,丽也。其炁浮泛,严丽无比,乃云浮黎。土有净秽,而此大国碧落空歌,虚元严丽,为净境之首,非三界可拟也。天尊说此经度人之功无有限量,故称《元始度人无量上品》也。
  颂曰:
  元始初开无上品,一音初出众知闻。
  法灯自许时人续,不但天尊与道君。
  元始天尊
  元者,玄也。玄一不二,玄之又玄,为众妙门。始者,初也。元始禀玄一之道,於元始之初,先天先地,为众妙之宗,出生之始,故曰元始。天者,一炁之最上;尊者,万法之极深。当其氤氲未朕之时,湛然独立,天地凭之而处尊大者,故号元始天尊。
  颂曰:
  大块初分一炁浑,先天先地独为尊。
  诸生莫作元皇看,此物由来浩劫存。
  当说是经,周回十过,以召十方,始当诣座。
  昔天尊将说此经时,以法周十过,普召十方,方且就坐。十者,尽数之极称也。以极数之法,召极方之灵,何自不至,炁化相感,其应又然。周者,徧通以告;回者,逆顺而宣,告召之理明矣。法应普施,道无妄传,皆元始召灵命真之道也。若人守胎尊之君行周回十过之法,则三万六千神炁无不凑应也。
  颂日:
  天尊将欲透玄机,法召诸方使徧知。
  只为主人降得定,自然举动使人随。
  天真大神、上圣高尊、妙行真人、无鞅於 仰切 数众,乘空而来。
  天真大 神者,已度三界,无修无证。上圣高尊,从修始证,从证登真。妙行真人者,积妙成真,与道自然者也。无鞅言其众多;皆元始飞行,来去无碍,故云乘空。天尊将说此经,首分三品,高真以勉,修真在人,则为精、气、神也。若人胎元一定,万炁冥然,与无鞅之多略无少异也。
  飞云丹霄,绿舆琼输,羽盖垂荫,流精玉光,五色郁勃,洞焕太空,七日七夜。
  飞云丹霄,精光五色,皆上圣之灵者也。合则为云,施则为炁。阳之纯者为云为霞,阴之纯者为轮为盖。至於流精耀彩,五色郁勃,洞然焕乎太空,皆变合之妙。在人则为五脏之华,炼之如法,阴阳数足,灵宝放光,灌注一身,洞入空景。三数为阳,四数为阴,合而为七。圣人光景回旋,虽亿劫不泯,何止七日七夜,其义盖法阴阳。
  诸天日月星宿 音秀,璇玑玉衡,一时停轮。
  自大罗已下天,天皆有日月星辰,为元化之机。璇玑即斗,玉衡即柄;盈亏消长,昼夜运度,轮转不停。今以天尊说法在定,故诸天动物,暂得止息,彰乎妙用也。在人则心为琁玑,目为日月,心目俱定,万化无不停闲。○参校曰:经云,日月琁衡停轮。此亦兼假象设教也。青元所注,在人心目俱定,万化停闲,此诚切於初学习定之入门。按《老君圣纪》曰:常习止观,以检其心,此之义也。
  神风静默,山岳藏云,天无浮翳,四炁朗清。
  天尊在定,万境虚元,阴阳既和,风云气侯,自然清肃。但以智慧观身,机缘不动,则出入之息泰定,何气不清。
  颂曰:
  神风静默海无云,天地澄间四炁清。
  若使一缘才妄动,琁玑又是不停轮。
  参校曰:四炁之说,经注未详,圭堂居士《佛法大明录》论四真之妙,正引证此段。四炁之清,其曰四真,谓真常、真我、真乐、真净,以明性命混融之妙,因附见于此。
  一国地土、山川、林木,缅平一等,无复高下,土皆作碧玉,无有异色。众真侍座。
  以象考之,一国地土即浮黎也。若以道观之,当以普天普地皆为元始一国。山川林木则高下不齐,荣枯不等,土则净秽不同。今说法之间,皆即平等,纯为玉相,无有差殊。众真列侍其座,但观这个作用,是何光景。於人之身,山川林木一一具足,以定力一观,则诸尘顿息,一等缅平,如玉之无瑕,安有高下之殊?止在乎心而已。心若不平,遂成堆阜。
  颂曰:
  一国山川在已身,定中观处坦然平。
  纯为玉色元无异,高下都从妄裹生。
  参校曰:经云缅平一等,无复高下;与夫无有异色,此皆假象设教也。《金刚经》云: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。黄蘖叶禅师解云:心若平等,不分高下,即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、有相无相、徧十方界一齐平等,无彼我相;此本原清净心,常自圆满光明徧照也。其义与此正同,故附见于此。
  元始天尊悬坐空浮五色狮子之上。
  初以道法感召众真,次以定力等齐虚妄。真妄既息,究竟升玄,此悬坐空浮之义也。又悬坐者,难测也;空浮者,无际也。悬者,玄也;空者,虚也。玄虚而坐,不着实相也。狮子为百兽中王,明此为法中主也。威伏众兽,表天尊以无畏化人,降伏百魔,使跻道境也。五色,明天人之五识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为幻之本;修学之士,必先降伏而坐其上。天尊虽登此座,而身在空浮,欲使人虚其心、外其形,道乃斯应,始为超脱之本。
  颂曰:
  法身湛寂本真常,色相求时本属狂。
  虚心便是空浮座,正意名为百兽王。
  说经一徧,诸天大圣同时称善。是时一国男女聋病,耳皆开聪。说经二徧,盲者目明。说经三徧,喑者能言。说经四徧,跛痾积逮,皆能起行。说经五徧,久病痼疾,一时复形。说经六徧,发白返黑,齿落更生。说经七徧,老者反壮,少者皆强。说经八徧,妇人怀妊,鸟兽含胎,已生未生皆得生成。说经九徧,地藏发泄,金玉露形。说经十徧,枯骨更生,皆起成人。是时一国是男是女,莫不倾心,皆受护度,咸得长生。
  天尊说经,非念此经一徧止运神思,举扬大法也。故一徧才周,诸天大圣随品高下皆得受生,惧喜悦心,赞美之音,一时同出,故称日善。而十徧之义,莫不体卦合变。如第一徧召东方无极无量品,体卦则东方应震,震惊百里,所以聋病耳皆开聪。二徧召南方,其卦应离;离,明丽乎万物,故盲者目明。三徧召西方,其卦为兑。兑者,说也。说以习诵,故喑者能言。四徧召北方,其卦应坎。坎则止物。不可中止,止尚行,故跛痾积逮皆能起行。五徧召东北,其卦为艮。艮为物之终、物之始,终而复始,故久病痼疾一时复形。六徧召东南,其卦为巽。巽尚洁净,故发白返黑,齿落更生。七徧召西南,其卦应坤。坤道政养,故老者反壮,少者皆强。八徧召西北,其卦应乾。乾之道,各正性命,保合太和;所以妇人怀妊,鸟兽含胎,已生未生皆得生成。九徧地藏发泄,金玉露形。九阳因自发泄形完,既得性命之生,复感地藏开现,人皆获金玉之重宝,则变臭腐为神奇。说经十徧,其数乃极。极则反故枯朽之质,复起成人。盖众生耳病则不能闻道,目病则不能见道,舌病则不能宣道,足病则不能行道,疾痼则不能进修,是以天尊四徧说经,使其根器平复。至十徧之周,则返本还元。度人之功,斯乃备矣。殆夫功圆道就,法病顿除,故咸得长生,倾心於至道之域也。经注说九徧解义,故续添出薛幽栖注。
  颂曰:
  一身须籍六根成,根性昏迷病乃侵。
  只自耳边初领解,一时无病得长生。
  道言:是时元始天尊说经一褊,东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、无鞅之众,浮空而至。说经二徧,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、无鞅之众,浮空而至。说经三徧,西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、无鞅之众,浮空而至。说经四徧,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、无鞅之众,浮空而至。说经五徧,东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、无鞅之众,浮空而至。说经六徧,东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、无鞅之众,浮空而至。说经七徧,西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、无鞅之众,浮空而至。说经八徧,西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、无鞅之众,浮空而至。说经九徧,上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、无鞅之众,浮空而至。说经十徧,下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、无鞅之众,浮空而至。
  天尊说法,周回十过,招真命灵,载度人物,综错而言,其辞重复。盖此经以度人为要,故先显灵验,次迷应现之殊。道君序意大义如此,即非两有十徧也。如十方世界一切天、一切国、所有众真、无极无量品而皆禀至真之炁,处至大之域。神居其中,所化之身,无有限量,浮空而至天尊之所,亦元始自然之炁应化元有定名也。东方东北上上禅善、无量寿天、太明玉完天等,以至九地,震宫卯位,即无鞅也。南方东南即梵监须延天以至赤明和阳天,离宫午位。西方西南即灵化梵辅天、元载孔升天以至九地九水,兑宫酉位。北方西北即高虚清明天、皓庭霄度天以至坎宫子位。上下之方九风九水之多,众也。笔不可纪,今略言之。始,元始在清微天宫说法,是时玉帝至於会前,举六神通放大光明,徧照无极梵剎,乃分其身,示诸天宫。今彼天宫各现玉京金阙,光明宝座。一一宝座各有化身玉帝,一一玉帝各於其方演说解脱之道。此诸天岂各有玉帝者哉。设教示人,分真垂化者也。
  颂曰:
  自有神灵亿万该,犹如空谷应声来。
  十方日月虚空现,只要当人道眼开。
  十褊周竟,十方无极天真大神一时同至。一国男女倾心归仰,来者有如细雨密雾,无鞅之众,迮国之半,土皆偏陷,非可禁止。
  十徧周竟,十方毕集。然后天人男女感此神化,倾心皈奉,敬仰而来,状如细雨飞空,密雾四合。故迮国之半,何其多也。盖缘浮黎为有限之土,而天尊现无鞅之身,以无鞅之多,临有限之迮,理不相容,故形偏陷之语。又偏陷者,明天人未闻至理,其心局促,纷乱无际,莫止其止也。
  於是元始悬一宝珠,大如黍米,在空玄之中,去地五丈。
  宝者,人之所爱;珠者,清净圆明;黍米者,物至微、其用甚广。表此灵宝之体形微而用大,清净光明,为众所爱。又黍为五谷之长,人之资生,不可暂乏,明人之不可暂离於道也。离此而获存者,如人之无食非形也哉。悬於空虚,去地五丈者,示灵宝之妙,不为五运所拘,隐妙於太玄,示使人天超离五浊,寄妙於灵虚者也。
  颂曰:
  一颗宝珠如黍米,人人皆有非元始。
  不上不下向空悬,谁能会得天尊旨。
  元始登引天真大神、上圣高尊、妙行真人、十方无极至真大神、无鞅数众,俱入宝珠之中。天人仰看,唯见勃勃 音拂 从珠口中入,既入珠口,不知所在。国人廓 枯落切散,地还平正, 无复欹其鸡切 陷。
  视之不见名曰夷,听之不闻名曰希,搏之不得名曰微。此三者,不可政诘,复归於无物。盖道之微妙,本於虚无而天真之身,岂有容碍!但以天人与夫圣真同时混殽云集,以至土皆偏陷,无可禁止,殆将何以别之?所以寓物化人,悬珠应变,使无形者还於无物也。登者起而攀行,引者指示化导;无鞅数众已合道真,故能随天尊升入珠内。而天人有累,未可偕行。然后真伪之身、修证之异、斯可见矣!道既复隐,迹岂容追,廓然分散,地土还平,无复欹陷者也。此皆元始示现神化,从无起有,自有入无,混合百神之道,非技术之比也。
  颂曰:
  圣人法性本虚空,聚散初无异与同。
  万境摄归真静界,更於何处觅余蹝。
  元始即於宝珠之内,说经都竟,众真监度,以授於我。当此之时,喜庆难言,法事粗悉,诸天复位,倏欻 音叔忽 之间、寂元遗响。
  天尊既引诸真升玄入妙,即於珠内传道说法,以授太上道君。众真齐临监度,道君受得是法,喜庆之情,非言可说。法事者,谓授受之法。其事粗能详悉,不待其终,诸天皆以复位。何则?灵宝之道,不在其烦,贵得其要;圣圣相传,一闻千悟,此义莫穷也。凡一略有五倏欻,一倏欻间,寂寂然更无声响之遗。明夫至道,复於常者也。
  颂曰:
  这个灵根本自如,天尊亲付与佗谁。
  龙宫拾得连城宝,金匮牢收勿使遗。
  参校曰:宝珠去地五丈之喻,自了命修炼者言之,以明身中玄关。谓五丈之义,以丈为尺,以尺为寸,此说切矣。今注以喻性珠之妙,其旨尤深。盖上文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以及至真大神、无鞅数众俱入珠中,而天人止於仰看,未可偕行,以辩真伪之身,修证之异。盖非真见证道之人,不能造入宝珠清净光明境界,此於了性之旨尤切。五丈以喻超离五浊,不为五运所拘,此说亦通。若夫末后,倏忽之间,寂无遗响,则证有己竟,归乎一无也。儒书《中庸》无声无臭之至;释典人空法空、空空之悟;《清静经》所空既无,无无亦无之极,皆此义也。因并附见于此。
  是时天人遇值经法,普得济度,全其本年,无有中伤。
  天者,谓天也。人者,世人也。此则互说天人,以接下士;或遇或值,普获受度,得全本数之年,而无中道夭伤之苦。且夫人之生也,皆禀妙道,贵不可言,不以高下,皆寿百岁。在人作善不善而已。或以前因,或以后业,自夭其寿,不能终於本年,非天有差殊之异。凡人世寿九十而上,谓之上寿;七十而下日中年,五十而下皆中道夭伤也。南昌有格积善而获上寿者,死则先获炼度,匪则沉尸而待焉。
  倾土归仰,咸行善心。不杀不害,不嫉不妬,不淫不盗,不贪不欲,不憎不。音恣。言无华绮,口无恶声,齐同慈爱,异骨成亲。国安民丰,忻乐太平。
  夫念想见闻者,皆谓之杀;陷於不义,折伤一切物谓之害;毁人成功谓之嫉恨;彼荣富起曲见心谓之妬;痴迷着景谓之淫;取之不义谓之盗;爱乐无厌谓之贪;妄起念心谓之欲;齿唾巧拙谓之憎;疑忌仁信谓之;虚浮诈诞谓之华绮;出言不规、浅学悮人,谓之恶口。今一国男女已获护度,故倾土归仰,反是而行,亦云十二善业也。且不杀不害、不淫不盗,即身业之罪除。不嫉不妬、不贪不欲,不憎不,即心业之罪除。言无华绮、口无恶声,即口业之罪除也。前者耳聪目明,则是六根清净;今乃三业顿除,故成慈爱之行。慈者,和柔不诤也。爱者,物我兼容、自利利他。慈爱之大,故虽异骨相亲,然后国自安,民自丰,相忘於道德之乡,欣乐於太平之世者也。清静常乐曰太,恬澹无欲曰平。国以喻身,民以喻炁。
  经始出教,一国以道,预有志心,宗奉礼敬,皆得度世。
  此言谓道君初受此经,教导一国宿有志心者,皆悉宗奉礼敬也。宗者,宗奉此经,如舟如楫,如桥如梁,盖欲凭之以求济度。奉者,崇奉此经,如天尊亲以教我,我亲得闻其义。盖欲诵其言而行其行也。礼者,礼事此经,如父如母、如师如长,畏爱之间,惟恐慢易。敬者,敬重此经,如金如宝、如珠如玉。爱惜不已,惟恐失之。既尽四心,皆得度世而长生矣。
  颂曰:
  数墨巡行谩役形,要须行善作规箴。
  长生度世无他事,只要修持一片心。
  道言:元始天尊说经中所言,并是诸天上帝内名隐韵之音,亦是魔王内讳,百灵之隐名也。非世之常辞。上圣已成真人通玄究微,能悉其章。诵之十过,诸天遥唱,万帝设礼,河海静默,山岳藏云,日月停景,琁玑不行,群魔束形,鬼精灭爽,回尸起死,白骨成人。
  三十二天帝即内名隐韵。青帝护魂以至流铃八冲,即魔王内讳。不死之神下以至桃康、合延皆百灵隐名也。夫灵宝为道炁之祖,度人为百法之先;元始含蕴妙道,出法度人,流散文言,制成音韵,非下世文章之比。中下之仙不可盻其篇目,惟上圣真人深造道妙,始能究玄微矣。所言音韵者,谓音律相谐者也。且诸天万帝、日月山川皆从祖炁之分散为形质,今天尊说法,是以祖炁之音,收摄炁散之质,何自不应者也。所以云雾藏隐、三景停闲、鬼尽魔消、还元返本,一一感应,皆由定景而生。又如律吕之召阴阳,必然理也。
  颂曰:
  洞达玄微识道宗,山川日月一家风。
  非干苦苦夸灵宝,自是真人定境融。
  至学之士,诵之十过,则五帝侍卫,三界稽首,魔精丧眼,鬼妖灭爽,济度垂死,绝而得生。所以尔者,学士秽气未消,体未洞真,召制十方,威未制天政,德可伏御地祇,束缚魔灵,但却死而已,不能更生。
  勤苦精进,无有退转,谓之至学。故诵经十过,则五方五帝皆来侍卫,三界神灵稽首敬伏,一切魔鬼丧眼灭类也。今夫学士修行之至,形炼气寂,一身神灵守卫其身,不相远离,所谓神识自守也。三界喻三尸,五帝喻五脏。若万缘纷起,此名内魔;灾苦所逼,名为外魔。为苦之剧,是名为精,故曰魔精。七情六欲,是谓之鬼;恼乱颠倒,障我道德。是为之妖。以至学而诵经,皆不得侵也。虽大限到来,能御杀鬼妖,可留此生,然止可伏御地只,但能却死而已,不能更此形骸,长生久视。所谓饶经百万劫,终是属空亡。盖真人者,与道合通;至学者,尘情未尽,诵经则品位殊矣。所以如此者,缘幻虚伪,究竟非真,小劫可逃,劫尽终坏。良由道之未全,不具真常,秽气未消也。体质暂坚,未能洞入真境,故无威力,未可召致十方。政,七政也。
  颂曰:
  脱得无常寿且延,算来不离幻中仙。
  浅根学士休轻惑,炼质方期上九天。
  轻诵此章,身则被殃,供养尊礼,门户兴隆,世世昌炽,与善因绿,万灾不干,神明护门。斯经尊妙,独步玉京,度人无量,为万道之宗。巍巍大范,德难可胜。
  若诵若遇,不能严洁;或徒为玩视,或心意不专,或讲演不规,或不择人而授受,此皆为之轻矣。盖此经为万天所宝,度人最急隐圣藏真,出生入死,禳灾却祸,保镇邦家,莫不由此。若轻而诵之,身则被殃。殃者,连绵不绝者也,可不戒乎!又设供养尊礼一门,以接下士,而兴隆昌炽,与善因绿,万灾不干,神明守护,此皆为常人谓经之普获功德也。斯经尊妙者,皆梵炁结成,旋聚旋散,虽大劫相交,天地既坏,此文独存,巍巍乎实万天之大法,推其德,可胜言哉。玉京者,玉京山,在大罗天之上,有金楼玉殿。真文秘篆,徧在其
  间,以此经为独步。
  颂曰:
  神仙口口密相传,勿谓轻疑作等闲。
  万物总随桑海变,斯文独步大罗间。
  道言:凡诵是经十过,诸天齐到,亿曾万祖,幽魂苦爽,皆即受度,上升朱宫。格皆九年,受化更生,得为贵人。
  凡者不以高下差别之称。亿曾万祖者,自无始已来,拾身受身、所育父母、乃祖乃先也。凡人诵经,则诸天帝君齐到其前,应亿曾以来幽滞魂灵、久拘若爽,悉获受度,上升朱官也。南方丹天世界有南昌上宫,宫有朱陵之府,府有流火之庭,乃炼化度仙之所也。世人获超升者,经由此宫,受三火大炼,煅炼五浊秽形,以玉眸之光炼其气质;次以黄华之水灌荡尸形;然后御孕灵真,随其报化而遂更生也。炼度之格,凡有三:上学三年受度,中智九年,下学二十四年也。今以诵经之力,故亿世祖先皆从中等之格受化,更生为贵人之品,复自贵中修学,即获升度也。
  而好学至经,功满德就,皆得神仙,飞升金阙,游宴玉京也。上学之士,修诵是经,皆即受度,飞升南宫。
  爱而不舍,念而不忘,是名好学。好学此经者,修灵宝心,行度人行,功满德就之日,上同祖曾克证神仙之道,故云皆也。飞升金阙,朝谒太上,游宴玉京之境也。上学精修至道,达妙超群者也。而修者,修行;诵者,诵经。修、诵两全,功高德重,故不从限格,径便飞升南丹受炼者也。
  颂曰:
  修持灵宝要心坚,诵咏经文意欲专。
  修诵两全功德大,即时轻举作神仙。
  世人受诵,则延寿长年,后皆得作尸解之道。魂神暂灭,不经地狱,即得返形,游行太空。
  宿庆与善因绿,故生人趣。值正教流行,得遇此经者,受而诵之,即获高年,享世寿已,不免死坏其形。虽死,神则不灭,名为尸解。如杨王孙、嵇康、郭璞皆捐躯返真之道。故知尸解之人,皆目莹骨轻,或精血不变,投其尸於名山大川,可生珠玉也。凡诵经之士,修灵宝心,持度人行,必致延年,皆后得成尸解之道。魂神暂灭,更不经由地狱,即得返形於太空也。若学浅功微,不能骨肉同飞,不免尸解而返神也。
  颂曰:
  百年屋子岂长新,物化亏时换主人。
  道德修成千日就,是非还与一堆尘。
  此经微妙,普度无穷,一切天人,莫不受庆,无量之福,生死蒙惠。
  上消天灾,下劫地祸,无量之福,周洽死生,俱蒙利益。
  上天所宝,不传下世。至士赍金宝,效心盟天而传。轻泄漏慢,殃及九祖,长役鬼官。
  上真朝奏往来,必啸咏此篇,最为宝爱,不传下世。因后圣君坚乞传世,以保甲申洪灾,所以圣圣相传,不及凡俗。惟有志之士,赍查持金宝效信,质心盟告诸天,方可传授。何则?人之爱者,惟金宝也,又为坚刚之物。太上设此言,使人舍己所爱,破悭吝心。以此舍心回向大道,方听传行。又表其心坚如金石也。若轻慢漏泄,则殃及九祖,长为鬼官所役,如推潮鼓浪,负石填河是也。
  颂曰:
  元始区区谈妙义,举来法法度天民。
  人心自是生囹圄,会得牢收一卷经。
  侍经五帝、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,营卫神文,保护受经者身。
  五方之帝各敕玉童玉女二十四人,合为一百二十,营卫此文,保护人身也。
  道言:正月长斋,诵咏是经,为上世亡魂断地逮役,度上南宫。七月长斋,诵咏是经,身得神仙,诸天书名;黄箓白简,削死上生。十月长斋,诵咏是经,为国王帝主、君臣父子、安镇国祚,保天长存,世世不绝,常为人君,安镇其方,民称太平。
  凡人作一切善,福及九祖,若已生人天者,增益福报也。若未生天者,随炁升度也。若作一切不善则祸及七祖,殃连子孙,其人死於冥府,以罪累故连逮生人,起征呼复连传染之祸也。盖正月为四时之首,天地通泰,万物更生之时。於此长斋诵经,乘天官考校之格,可度上世亡魂,断地司连逮之苦,上登南昌之官也。七月为万物成功之际,於此长斋诵经,乘中元举善之格,故身得神仙,诸天书其姓名於金箓白简,削灭死籍,别注生名,盖人之仙也。须得南北二司先削死上生,方得升度,非此则终无成功也。十月天地宁闲之际,於此长斋诵经,乘下元解落之功,故宜上为邦国、下为民庶,祷福禳灾。如正一真人曰:宜须为国为家,兴利除害,然后臣事三境,吾无愧焉。此之谓也。学士以此为心,是谓无量度人之本。夫念念不忘,久久不替谓之长,静念守心,戒慎无染谓之斋,故曰长斋也。
  颂曰:
  日吉时良好诵经,世间万虑勿萦心。
  济人利物功成也,玉简金书为记名。
  八节之日,诵咏是经,得为九宫真人。本命之日,诵咏是经,魂神澄正,万炁长存,不经苦恼,身有光明,三界侍卫,五帝司迎,万神朝礼,名书上天,功满德就,飞升上清。
  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,此日是太乙司命领诸官属、纪录世人罪福功过之日,有功则举,有过则罚。於此诵经,乘保举之格,故得为九宫真人也。本命之日,一身神爽,同本属星官,纠录功过,上奏北斗日也。於此诵经,故得魂神澄正,万炁永存。万炁若存,则苦恼顿息;苦恼顿息,则神光自明矣。夫念动则魔生,气澄则魔息,故三界魔王侍而卫之,不为外事。凡诵经存想,则官史诸神皆自顶门而出;事毕,复从众妙门而入。故五帝司其迎送也。万神朝集而致礼书名字於上天,俟功德满日,与此一身之神,同升上清之境。
  颂曰:
  若言诵咏作真人,个个生疑未必听。
  不道炁存神正后,身中无限有光明。
  参校曰:《灵宝净明度人经法》,度师九州都传太史高明大使许真君教也。万神不散曰灵,一炁朝元曰宝,纤尘不污曰净,无幽不烛曰明。受法曰忠孝弟子。有十戒文:一毋忘八极。忠者钦之极,孝者顺之极,廉者清之极,谨者戒之极,宽者广之极,裕者乐之极,容者和之极,忍者智之极。二毋忘鉴水。鉴者,喻心;水者,喻性。心明则万法皆照,性净则五浊不归。三毋忘日录。日录者,所以修检善恶。今以日录,录日所为,不可下笔者,皆己之非也,改之为贵。四毋忘追度安镇。追者,谓诵经行符,上为父祖六亲之过去者,以资冥路。度者,谓诵经行符,上为父祖六亲之见存者,以资福算。安镇者,谓诵经行符,上祝国王、帝主、圣寿,安镇四方。五毋忘救治。救治之术,慈悯为先。人有病者,为其诵经行符,至诚禳却,如己父母;男女凡有方便,种种惠泽,皆尽其心。六毋忘服炼。服炼之术,参同天地,效法阴阳;念念正真,存存不缺,则自然超脱,变化无方。七毋忘刚洁。刚则有守,不行非淫;洁则戒污,不贪非食;不淫则不损身之精神,戒食则不杀物之性命。八毋忘俭约。凡所衣物食用,当知皆是元始祖炁化生,灰水荡秽,不得修饰;栗麦充饥,不用珍庖。九毋忘愿约。愿者,从初入道时发心;约者,从初入道者设誓。天地神明司之,毋辄中变;洞神有科,不可不慎。十毋忘师友。师者,所以教;友者,所以劝。教汝者似父,劝汝者似兄。孰为父兄可不钦重而委弃之乎?又曰得此法者,上则飞升,次则度世,或得尸解。务在观心,无心乃见真心;观形,无形乃见真形。心形俱无目入,无形之道则大定,神光湛然,见玉清境;此飞升法也。又按《升真识神篇》曰:学道超真,乘云飞升,天书来降,仙官奉迎。仙官为谁?诸位真人双龙□车,力士捧旌,前呵后卫,大力天丁、玉童玉女执绶执印,银珰小臣口传帝命;於此无悸,於此无惊,自然魂魄受炼朱陵。朱陵大将流金火铃,入天之界。天有四门。东华之门,门官之司,中有主宰,日直元君;中有主判录事尊神,中有主阍金刚力士三位真仙,问子名字,考汝罪犯,第汝功绩,不谬不错,子方可入。录事二人引子上升,南斗、北斗各有真君,录事既退,真君奉迎,次第奏达紫微之庭。於此之时,仙道已成,稽首大罗元始玉清昊天玉皇三境。天尊不可以见,惟睹祥云,玉童传勑,彷佛可听,赐汝丹药,金佩珠缨。汝如得之,礼拜舞抃,自有真仙教汝朝见。此经真妙,故说其略,心宜存思,慎勿乖错。念念真经,上受天爵。又有《行浅尸解篇》曰:末学道浅,尸解升仙。於未死时,必有善缘。尘劫已尽,东岳落籍,西岳落牒,杜令神君,中有二使,追引魂神。汝於此时,长记汝因;既见冥官之庭,中有刑狱,可畏可惊,汝无畏惧,直述汝情;道其缘由,无隐实诚,恶簿无姓,善籍有名。中有东极救苦真人,闻汝好辞,欢喜而迎,同上玉舆,辎軿四轮。左右之神,一如升真,当识其姓,当识其名。送汝神魂,受炼朱陵,次第阶列,逍遥上清,登天之门,入紫微庭。或有丹药,或有真经,玉童传奏,一似飞升。汝之骸骨,块然遗形,如蝉之蜕,臭腐不馨。曰子曰孙,葬以尽诚;宗派蒙荫,亦升仙梯;仙梯在目,而人不知,因附见于此。
  愚又窃论都仙许真君以此上品妙经述灵宝净明经法,而净明二字,非太空日月不足为喻。《晁文元公集》有云:儒书言清明在躬,志气如神。《庄子》言:水净犹明,而况精神,圣人之心净乎。普光佛为无尽意说净明三昧,离一切烦恼,性如虚空,不受垢染,本无一物,元空之体,净之极也。寂照含虚,空终显之用,明之极也。如太空为净,日月为明,不见净明心,此理臻极,故无一法可得。照昏如炳烛,虚己若清宫。此语皆三教圣人发明二字之妙者,与经中缅平一等,无复高下。上皆碧玉,无有异色,及悬珠寂无遗响一章,旨意皆同,因再附见于此。
  道言:行道之日,皆当香汤沐浴斋戒,入室东向,叩齿三十二通,上闻三十二天,心拜三十二过。闭目静思,身坐青黄白三色云炁之中,内外蓊冥,有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、狮子、白鹤罗列左右,日月照明,洞焕室内,项生圆象,光映十方。如此分明。密咒曰:
  贪罗郁罗,符无苏陀。太冲太极,阴阳包和。出有入无,鬼神莫测。出死入生,变化自然。元始混炁,玄中之玄。上干有顶,下洞太渊。诵之一徧,况痾自痊。炼魂育魄,真阳自全。斋戒礼诵,万过飞仙。无上密咒,万神绵绵。心中心咒,重复宣传。贪罗洞明,与道合真。玉清上极,梵炁氤氲。分灵布炁,降注臣身。形神俱妙,变化飞升。一如令格,统摄万灵。
  急急一如元始上帝玄都律令。
  无上玄元太上道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、左右官使者、侍香金童、传言玉女、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二人,关启所言。今日吉庆,长斋清堂,修行至经。臣今奏为某愿得所启,径御上彻无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几前。
  行道有二:烧香诵经,步虚朝赞,亦云行道;精炼身心,行持道德,亦云行道。沐浴,沐者,沐发;浴者,浴身。亦有二法:以五香水持咒洗身,此外沐浴;大行梵炁,周回十方,以至中理五炁,混合百神,即内沐浴。斋者,非止禁茹荤食秽、远离贪淫,亦欲齐心以防患,戒性以绝非。入室者盖欲入靖绝尘,身心专注,可与神灵交通者也。东向为长生之方,召集真炁,以生为本。叩齿之法,左为天锺,右为天磬,召仙灵也。中为天鼓,朝上圣也。心拜者,身形不动,专意存礼。闭目者,收视内观,炁乃凝寂。青为玄一之炁,黄为元一之炁,白为始一之炁。三色之义,取法三清。坐而存之,神明自见也。如是内境亦明,外境亦明,蓊然冥合,故曰苍冥。次存青龙自肝出,居吾左;白虎自肺出,居吾右;朱雀自心出,居吾前;玄武自肾出,居吾后。狮子白鹤各以六数存之,自六腑而出,居吾左右前后。左目化为日轮,现紫赤之光九重;右目化为月轮,现黄白之光十重;与身相去九尺,光明焕烂,射入鼻中,通脑后,入金华宫,结成圆光大如车轮。以前青、黄、白三色有间,是为九色圆象;以此光明徧彻十方世界,然后微音次第存神史俱自吾之顶出,布列于前。述愿祝之,次存思三十二天,一一取炁咽之而毕。
  颂曰:
  闭目将身子细观,定中别是一乾坤。
  圆光出现仙灵集,问尔谁为元始尊。
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上竟
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中
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
  元为万物之根,立乎大象之首,寥廓而幽光,运化而不穷。人能深其根、固其蒂,与天相久矣。
  颂曰:
  自已根宗欲了真,铁鞋踏破谩劳形。
  痴儿住舍须千载,今日方能识主人。
  始为恍惚之数,在毫末之初,变化之先者;万物起乎始,归乎终;复归元始。始之为义,湛然独尊,而变迁遂有形质。
  颂曰:
  当时愚鲁未知贤,被汝勾牵入世缠。
  有志丈夫终识破,去来自在不攀缘。
  无者,有也,有即无也。无有有无为道之本,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,隐然默存也。
  颂曰:
  恍惚之中妙用殊,个中端的立形躯。
  不须境外徒劳觅,混物氤氲更是谁。
  量者,道之用,极而不尽也。天之数一,地之数二,万物之数三。一、二、三,万物极品类殊,当归其一,以此为量,即无量也。
  颂曰:
  登高看处几由旬,无极无穷甚杳冥。
  俯仰不知天地阔,要须笼络一其真。
  度者,道无体也,含光而立人;无根也,变伪为真。元一变生神,神一变生真,真一变生道。物假物成物,人假真成道;识物守真,斯为度矣。
  颂曰:
  土木形骸竟属空,无明影裹逐洪蒙。
  须凭物外非常术,方可飞腾出世笼。
  人者,杳冥恍惚要妙之问,人在其中矣。恍恍惚惚,火中生神;杳杳冥冥,水中生精。火炎升上,七变为神;水流降下,六化为精。七六变化,上下相成,精神往来,妙体含真,各真其真,是谓真人也。
  颂曰:
  此身元自贵无比,本来湛寂通天地。
  造化只凭阴与阳,地水火风都是秽。
  上者,道之妙也。吞赤纳黄,吸苍服素,收元於元宫,生神生象焉。然后弃万物、遗万化、独得其玄,是谓无上之上。
  颂曰:
  三百功成万行奇,尘中夺得锦标归。
  玉台已为题名籍,方显男儿志不卑。
  品者,识众观一,守一抱一,归吾至一,是谓之品。道本无形,言安有品?方便设教,故有品也。
  颂曰:
  三千六百法门多,只要分明识正他。
  大道不期千日就,休教岁月谩蹉跎。
  妙者,万法之宗,故天地虚妙而清,阴阳同妙而纯,日月合妙而明,五行含妙而精,万物尽妙而真。妙观者,见无象之象;妙听者,闻无声之声。不可视、不可听、不可有、不可无,斯为真妙矣。
  颂曰:
  不无不有本纯真,非色非声绝等伦。
  模写形容难到处,玄中位象甚分明。
  经者,天地之经纶;日月运行,昼夜不息,终而复始,化而不尽者也。古之人仰视俯察,必依乎道,不踰轨、不失常、不以外物失其素,斯经之本也。
  颂曰:
  屈指师资愿力悲,骊珠不惜等闲挥。
  分明指我飞仙道,山岳玄恩报勿亏。
  参校赞元始二字,赞云:大象之先,强名曰元,天地之祖,万物之源。三才既分,有始可言,人知还返,终归其根。真空寂照,浩劫之前。无量二字赞云:形未有时,道实在兹,莫知其名,以无字之;不可究诘,孰能测窥,即此为量,其量莫推;玄之又玄,悟者同归。度人二字赞云:形既有时,变化由斯;所以变者,非道而谁?伪度而真,腐度而奇。众人之中,独异何为?蜕凡入圣,同夷希微。上品二字赞云:莫知其高,乃以上言;有物混成,在天地先。自下而观,孰居其前?即此为品,言岂容宣!等伦之中,迥出超然。妙经二字赞云:朝阳升东,夜月当空,玉出石璞,珠现蚌中。最贵者道,妙岂可穷?敷落为经,真常则同,天地有劫,妙经无终。
  元始阐道开化普度章
  阐扬道德,开化人天。周治三界,是则名普。
  参校曰:经有道言,此二章之标揭,而青元真人经注,以此表二章之一也。
  立象起修,四百五十七言。
  凡夫性昧,背本失真,故首立象法,开示蹊径,为道之根本。
  参校曰:清河老人序迷青元经注有曰:条分八事,此八事之一也。
  元始洞玄,灵宝本章,上品妙首,十回度人,百魔隐韵,离合自然。
  此乃天真皇人迷经本旨,言天尊含弘妙道,禀立自然,覆盖万品,最尊最贵,洞观玄一,化度人天,故云元始洞玄也。能以大慧光明焕照十方世界。在天曰灵,在世曰宝,故曰灵宝。皆金口敷演,故云本章,具载修真合道之本,其品最上,为众妙之首,密隐魔真之讳。合梵炁而凝,散则为炁,合则为文,乃变化消息之道,非墨迹之比,为万法之祖,三洞之尊。智者识之,修炼成宝。《黄庭经》云:治生之道了不烦,祖修洞玄与玉篇。此之谓也。
  颂曰:
  欲知元始度人方,灵宝元来号本章。
  内隐百魔谁会得,若能离合自然光。
  混洞赤文,无无上真,元始祖劫,化生诸天。开明三景,是为天根,上无复祖,唯道为身,五文开廓,普植神灵。
  混洞者,天地未判之象也。元始之前,其炁纯而赤,风泽相混,是为大洞。始结文章,唯天尊凝凝独立,在无无之最上,得真中之至真,故云无无上真。元始祖劫,即龙汉小劫,曰延康。初因一炁生三炁,为三清上境;三炁生九炁,以成九天;九天之外,又列三十二天,即化生诸天也。然后布日月星辰,主持万物,即开明三景之光,为天地之象,然不逃迁变之运。天尊乃含混洞始,生五行真炁,凝为符篆,俾安镇天地,生化神灵,尸於三界,使主持万法,故得悬而不落,久而不坏者也。以此五文演成五千之字,具载妙元神真道之根本,上应五行,为开化之首也。如人之未形,神识安在哉。混混沌沌,屯屯蒙蒙、无分无别、不有不无、无无曰道,道为人之根,此道之散,遂成其朴。朴散为炁,炁凝生神,神具则有形矣。乃人之本元,本始如此。然后布三田,开九窍,五脏六腑,即化生诸天之象。三田者,精血之凑理、万炁之根原。即开明三景,为一身阴阳,营卫之本也。且人之生,虽自胞胎,其元则起於元始之始,谁祖谁宗,禀道炁为,质假精血,而寓成变化者也。五神列布,然后三万六千关节,根元本始一时生神,岂不为神灵普植哉。乃知道不远人,人悟而修炼,可以升仙。愚人执迷不能尊其炁、贵其根、保其命、固其形,自取死坏,离其本真耳。故远於道也。
  颂曰:
  位极无无最上真,始乎龙汉迄于今。
  不增不减常清静,是则名为大法身。
  无文不光,无文不明,无文不立,无文不成,无文不度,无文不生。
  大朴散,天地分;灵文结,玉字出。然后万象有光,万象开明,万法定立,万物自成,万灵受度,万类出生,若一炁未判,五文不形,则何以生成者哉。如人之生,若非道炁,降以真灵资养,开之化之,则幻色之身,凭何据立矣。
  颂曰:
  灵宝分光初敞露,文章焕灿无今古。
  安天镇地显生成,不是云云纸上语。
  是为大梵,天中之天,郁罗萧台,玉山上京,上极无上,大罗玉清,渺渺劫仞,若亡若存,三华离便,大有妙庭,金阙玉房,森罗净霐。大行梵炁,周回十方,中有度人不死之神,中有南极长生之君,中有度世司马大神,中有好生韩君丈人,中有南上司命司录、延寿益算、度厄尊神,回骸起死,无量度人。今日校录,诸天临轩。
  自无色以去,悉名梵天。此云大梵者,即道炁始凝者也。天中之天者,即三清大罗圣境也。大者,覆盖万天;罗者,罗络三界;极高无上,故称大罗。中有玉京之山,周回八万里,下与昆仑对立。山有郁罗萧台,台有七宝城,城有玉清殿,天尊居其中。上极,谓无极也。渺渺浩勃,惟上仙视之即见,中下之仙不可窥也。其高数仞而不可量,乍有乍无,故云若存若亡,乃元始消息之道。又有三华离便之宫,大有之庭,皆宴息之所。每诸天上帝相会之时,必步虚吟咏,三绕此庭,方睹玉相也。金阙玉房、瑶池翠水,森森列布,凭梵炁周回运转不息,故得久而长存。此宫有度人不死之神,隐居其中,亦元始分化之号。长生君即朱陵大帝,治太微垣,司火炼之事。度世君主阳九百六之变。司马君主灭邪却试,好生君即青华之别名也,主治诠校。韩君,主南昌,品秩学人。司命司录,主功过,予夺延寿益算,主增注年命。度厄之神,主消平厄难。回骸起死君,主升度死魂,飞尸登晨。今天尊说法之际,皆蒙召制,临集帝轩,校图检录,品度学人也。如人之身,七宝之贵,与玉京无异。脑宫为郁罗之台,金阙玉房森罗净霐,冥然列布,不死之神,位其中。若使梵炁周回不息,亦如天之不落,久而无坏也。
  颂曰:
  梵炁周回徧十方,玉京金阙极森芒。
  忘情内观三清境,尽是长生不死乡。
  参校曰:经曰化生诸天,又曰是为大梵天中之天,以至大罗玉清。经注已明别录。又载九天、九霄、梵炁天名、霄名,今附录焉。始青天附以太霄晖明流光素景天,青元天附以青霄元真宝曜天,始丹天附以丹霄总生开灵传道天,太丹天附以绛霄太平应化道主天,始素天附以景霄中极至妙变空天,太素天附以玉霄皓元威德耀晶天,始玄天附以琅霄飞青元关溥济名,太玄天附以紫霄合景双关化身天中天,清微天附以神霄玉清妙境,下统九霄梵炁。又别本经注有三天、九天、三十二天之图,附生神章。九天在三天之下,三十二天之上。第一郁单无量天,在南;第二上上禅善无量寿天,在西北;第三梵监须延天,在东;第四寂然兜术天,在西南;第五波罗尼密不骄乐天,在东南;第六洞无化应声天,在北;第七灵化梵辅天,在西;第八高虚清明天,在东北;第九无想无结无爱天,在北,或日波利天。此九天皆是梵炁,又即是始青天及太霄等天别名也。并附见于此。
  东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。南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。西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。北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。东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。东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。西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。西北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。上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。下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。
  自东为始,乃至十方,道炁分形,其妙难测。此则飞天大圣无极神王之尊号。神王继元始而生,自龙汉之前,元始开化,首布此神,俾执持天炁,领括天仙,总御生死,洞理阴符,抚掌兆民。凡劫运终、则神王陶铸学人,行保举事,凡升降之格,悉皆所系。
  颂曰:
  法身本自无异相,化现十方元一样。
  只缘大圣能长生,度人所以无边量。
  十方至真、飞天神王、长生度世无量大神,并乘飞云,丹舆绿辇,羽盖琼轮,骖驾朱凤,五色玄龙,建九色之节,十绝灵旛。前啸九凤齐唱,后吹八鸾同呜。狮子、白鹤,啸歌做邕邕,五老启途,群仙翼辕。亿乘万骑,俘空而来,倾光回驾,监真度生。
  舆辇轮盖皆阳精之炁所成,凤鸟龙鹤乃阴精之炁所化。上圣之人具真常之道;呼吸合散,随意现前。阴阳之炁调谐成歌成曲,皆纯真所为,非外物也。人能修炼灵宝内成,阴魔屏尽,齐集阳神,以会炼真之府。其元炁一呼,万神咸听,五脏神灵,各随方色自现,舆辇仪卫来迎。然后百骸众神,前导后从,升举朝元,与斯无异也。
  颂曰:
  纷纭仙仗贵难胜,杂还笙歌尽不成。
  此个风光谁使得,大都不离自家身。
  济度生死一百五十八言。
  前者设象,示劝修真,今当济生拔死,以彰载度之事。
  参校曰:此青元注经,条分八事之二也。
  诸天丞相、南昌上宫、韩司主录、监生大神,执箓把籍,齐到帝前,随所应度,
  严校诸天。
  三十二天各有丞相,乃天中宰协侍宸,主录勒籍之司也。南昌即丹天世界朱陵火府,迁化学人,炼度之所也。韩司即宫中文人,主炼度文籍之事。监生主生魂铸魄,更生之别名也。感天尊愿力,各持录籍,齐到帝前,校其应受度者,或以宿名玄图,骨相合仙;或修斋奉戒,功德积感;或以敬奉三宝,善功彻天;或供养师宝,为三官所。称名在诸天者,各为严行考校,然后据功量品而升度之。
  颂曰:
  感召诸天集帝庭,区区校录有何因。
  世间积善功高者,便有南昌炼度人。
  普告三界、无极神乡、泉曲之府、北都罗酆三官九署,十二河源,上解祖考亿劫种亲疾除罪簿,落灭恶根,不得拘留逼合鬼群,元始符命时刻升迁。
  三界,天、地、水也。无极神乡,尽三界中神庭社庙之司也。泉曲在北溟之最下,为江海之要府,皆停录罪魂之处。北都罗酆者,自清炁上为诸天之外,其重浊之炁凝成此山,在天地之北,山高五亿五万五千五百里,周回三万里。上参碧落,下际风泉,黑郁之炁盘砖。其中山有六天洞宫,一日纣绝阴天宫,二日奉杀谅事宗天宫,三日明晨耐犯武城天宫,四日恬照罪炁天宫,五日宗灵七非天宫,六日敢司连宛天宫,每一宫各有一大魔王主之,为三元之总辖,五岳之都司。又有三宫,上元宫在山之阿,去天为近。天官领之主校功录善,升降品秩。中元宫在山之左,地官领之,中有灵狱,主治罪魂,为追呼之府也。下元宫在山之右,去风垒近,水官领之。下有九囚大狱,寒水之庭,八难之场,主治世间恶逆重罪囚鬼。此三宫各有三府,府有一百二十冥曹,尽酆都界官史,总九万九千九百万众,皆以世间明灵者为之。九署者,即九垒土皇、九令之司也。十二河源者,如导岍导嶓䜣之类,乃分治罪魂之所。今天尊既命诸天严行检校,升度学人,又下九龙符命,普告三元,使为学人上解祖考亿劫已来种识支亲,速为削除罪籍,落灭三恶之根,不得拘留滞碍,逼合於囚鬼之群。应时刻而升迁也。
  颂曰:
  谛观符命自谁宣,能释幽牢罪苦缠。
  返本还元扶起命,人人时刻得升迁。
  北都寒池,部卫形魂,制魔保举,度品南宫。死魂受炼,仙化成人,生身受度,劫劫长存。随劫轮转,与天齐年。
  酆都洞阴之境,有朔单郁绝之都,五灵玄老五、炁天君主之。九地之中,北阴天君主之;九水之中,太溟水帝主之;总号曰北都。中有三界大魔、三五将军、六甲掾吏、五帝考官,又有孰罚神兵、巨天力士万人,皆司校罪魂名籍之神也。夫人在世,修学浅薄,而罪器深重者,不免归此。其生也为阳魂,其死也为阴魄。若妄源不息,则阴魂散乱,莫可执持。故令部卫其形,使不散坏,制御群魔,令行保举,度品於南宫,使彼死魂受大火炼,鬼质消尽,然后羽化成仙。死魂受炼者,谓血肉更生,非但父母所生之身,盖道身也。故云生身,此之道身,一蒙仙度,则随劫流转,与天齐年也。
  颂曰:
  形魂只要我扶持,制得群魔不受欺。
  这个生身须自度,待他保举恐成迟。
  永度三途五苦八难,超凌三界,逍遥上清。上清之天,天帝玉真无色之境梵行。
  三途者,谓地狱、鬼趣、旁生。五苦者,谓刀山、剑树之属,在世则生、老、贫、病、死。八难者,谓堕落异类,生为下贱,形容不正,生在边方,禀性凶戾;不遇仁君,常值兵火,与一切善自生魔障。故《三途五苦经》云:三业净则不堕三途。谓身、心、口。也。由此三业为十恶根,为众业本心。业净则地狱无有,口业净则鬼气清消,身业净则不生异趣。去五毒,则除五苦。谓眼观五色,鼻嗅五香,舌了五味,耳听五音,心生五欲。但使一根一尘清净,则五苦恶道从何而起?当自泯矣。修八行则消八难,谓仁慈、孝敬、忠信、清廉、和柔、忍辱、奉戒、平等,由此八行,为万善根度世之本也。或以八难为地狱囚闭之事,此则滞境,不该至理,宜从此义。上清者,乃玉帝之都,大道无色之境。梵行者,法也,谓有法可修,有行可进,故称梵行。凡死魂受度,拜谒帝京,然后随功各升彼天,次第修习。
  颂曰:
  罪垢皆由心境昏,三途五苦累形魂。
  天光一洗根尘净,仙化朝元礼至尊。
  品述诸天四百一十三言。
  前者令下三界根括生死,升度学人;次当敷迷诸天升降品格,以示进修地位。
  参校曰:此青元注经,条分八事之三也。
  东方八天
  元始积九阳梵炁以成,故应东方六天,为欲界二天。为色界黄曾天,在虚梵之首宿,次奎璧。唯余七天宿,次斗、牛、女、虚、危、室、璧。参校曰:别本注帝服,青冕、青蔬、青服、青裳六天为欲界。○清浊分九阳,一轻之炁成天,在众天之下,去凡五百二十亿万里,乃风霄之界。世人行三净行,建百善功者,得生此天。天人寿命不等,初出凡界,欲染未除,故天中之人有形可见。其间或以接手为欲,或以言辞、或以眼视、或以身交,故云欲界。此天快乐,绝胜诸天,故多贪着,衰相易现,寿命终尽,则复沦诸趣。若渐次修习,欲染顿除,则升入色界。修小乘道可以证此,谓之天人。释经所谓修六度,行初进之侣。天中具有太清三百六十科戒,检制天人,如大劫交大火,自昆仑根起,梵烧世界,炎焰上升,直至和阳天,於是元炁溃散,天乃沦坏。
  颂曰:
  珠阙琼楼是欲根,嫔娥彩丽奏天钧。
  但将爱处休耽染,项背圆光转转明。
  太皇黄曾天,
  异号净天,或称睹史。其色黄,应东一方,宿次奎璧。世人修十善功,初出凡者,得生此天。
  帝郁鉴玉明。
  郁缢,天帝觉之内讳;玉明,帝魔之隐音。云篆太虚之文,元始以玉简金书秘于天之紫极官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长生箓。
  太明玉完天,
  或称胜妙天,色绿,应东方,宿次璧。世人建二十善功,二根净者,生此天。
  帝须阿那田。
  须阿,天王内文;那田,天王隐音。四字金书秘之于天之紫房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度魂更生。
  清明何童天,
  异号光天,其色黑,应东方,宿次室。世人建四十善功,三根净者,生此天。
  帝元育齐京。
  元育,天王之隐讳。齐京,真人内文。四字金书秘于天之九晨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敷布政教,度脱天人也。
  玄胎平育天,
  异号梵天,或称忉利,其色赤,应东方,宿次危。世人建六十善功,四根净者,生此天。
  帝刘度内鲜。
  即天帝君之隐名,四字金书秘于天之元景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召魔举仙。
  元明文举天,
  或云化乐,其色苍,应东方,宿次虚。世人建八十善功,五根净者,得生此天。
  帝丑法轮。
  丑,天君内文。法轮,帝之异号。三字金书秘于天之广寒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通行元炁。
  上明七曜摩夷天,
  异号化乐,谓欲乐之极,其色黑,应东方,宿次女。世人修一百善功,六根净者,得生于此天。
  帝恬烩 乌外切 延。
  恬懀,天帝内音,延为隐号。三字金书秘于天之太阴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开度幽难。
  一十八天为色界。○清浊分轻清之炁以成其色,不同在元色之下,去欲界三十万里,乃丹霞之景。鹿尘六天修下元三百戒,积三百善功者,乃升此天。细尘六天,修中元五百戒,积七百善功者,升之。轻尘六天,修上元七百戒,积八百善功者升之。虽无情欲,尚有形色可见,故云色界。若渐次修习,尘染顿尽,形色不升,则转入无色界。若生贪着、则复坠下天。修中乘道可以证此,谓之天仙。其上者谓真仙。释名四果天中具有上清二百四十科戒,检制天人,如大劫交水,自东井起,洪泉鼓波,漂荡世界,直望极风天,元炁溃散,此天沦坏。
  颂曰:
  勤修功行始超尘,快乐宫中享大椿。
  心镜一轮勤拂拭,花冠整顿勿欹倾。
  虚无越衡天,
  或云初梵,其色碧,应东方,宿次牛。天人六根虽净,尚拘色尘,乃升此天。亦号初禅天。
  帝正定光。
  即天帝君之内文,三字金书秘于天之太玄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无上之道。
  太极蒙翳天,
  或云上梵,其色紫,应东方,宿次斗。天人一色,尘鹿净,乃升此天亦号初禅天。
  帝曲育九昌。
  曲育,天王之隐号;九昌,乃帝之总文。四字金书秘于天之玄都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炼度朽骸。
  南方八天
  元始积三阳梵炁以成,故应南方,治属太清炁,太上老君为化主。赤明天在虚梵之首,宿次箕、斗。唯余七天,宿次角、亢、氏、房、心、尾、箕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服青冕、赤旒、朱服、黄裳。
  赤明和阳天,
  或号少光,其色白,应南方,宿次箕、斗。天人二色尘鹿净,乃升此天,亦号初禅天。
  帝理禁上真。
  四字天王之隐号。金书秘于天之长明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炼仙成真。
  玄明恭华天,
  或云光音,其色黄,应南方,宿次箕。天人三色尘鹿净,乃升此天,亦号二禅天。
  帝空谣丑音。
  四字,即天君之内文。金书秘于天之东华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应化一切。
  耀明宗飘天,
  或云无量光,其色绿,应南方,宿次尾。天人四色尘鹿净,乃升此天,亦号二禅天。
  帝重光明。
  三字,即天帝之总号。金书秘于天之昊玄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劫终纳学仙之人。
  竺落皇笳天,
  异号初净,其色青,应南方,宿次心。天人五色尘鹿净,乃升此天,亦号二禅天。
  帝摩夷妙辩。
  摩夷,天君之隐讳;妙辩乃帝之内音。四字金书秘于天之青玄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魔试学仙之人。
  虚明堂曜天,
  异号严净其色赤,应南方,宿次房。天人六色尘鹿净,尚有细尘,乃升此
  天,亦号三禅天。
  帝阿音茄 娄生。
  阿,天王之隐音。娄生,玉君之梵号。四字金书秘于天之重华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开度人天。
  观明端靖天,
  异号徧净,其色苍,宿次氐,应南方。天人一色尘细净,乃升此天,亦号三禅天。
  帝郁密罗千。
  郁密,帝之隐文。罗千,天君内号。四字金书秘于天之光华宫。
  参校日:别本注云:帝主度学者之身。
  玄明恭庆天,
  或号无量净,其色黑,应南方,宿次亢。天人二细尘净,乃升此天,亦号三禅天。帝龙罗并口提。龙罗,即飞天内音。菩提,帝君之隐号。四字金书秘于天之开阖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度得道之人。
  太焕极瑶天,
  异号福爱胜,其色碧,应南方,宿次角。天人三细尘净,乃升此天,亦号四禅天。
  帝宛黎无延。
  四字,天王之内文。金书秘于天之帝康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教学仙之人。
  西方八天
  元始积九阳梵炁以成,故应西方,治属上清炁,太上道君为化主。孔升天在虚梵之首,宿次轸角;唯余七天,宿次井、鬼、柳、星、张、翼、轸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服青冕、金旒、白服、白裳、绯祀。邹恋切。
  元载孔升天,
  或云快乐,其色紫,应西方,宿次轸角。天人四细尘净,乃升此天,亦号四禅天。
  帝开真定光。
  开,即天帝君内音。真定光,即天主隐讳。四字金书秘于天之延寿官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炼度死魂更生。
  太安皇崖天,
  异号极乐,其色白,应西方,宿次轸。天人五细尘净,乃升此天,亦号四禅天。
  帝婆娄阿贪。
  婆娄,天君隐音;阿贪,帝魔内讳。四字金书秘于天之开明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开度善人。
  显定极风天,
  或云广乐,其色黄,应西方,宿次翼。天人六细尘虽净,尚余轻染,乃升此天。亦号四禅天。
  帝招真童。
  三字,天君之秘号。金书秘于天之大赤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度有善功之魂。
  始皇孝芒天,
  或云上妙,其色绿,应西方,宿次张。
  天人一轻染净,乃升此天。
  帝萨罗娄王。
  四字,乃玉真之隐文,金书秘于天之太丹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披夜开幽。
  太皇翁重浮容天,
  或云:色究竟,其色青,应西方,宿次星。其色尘渐除,故云色究竟。天人二轻染净,乃升此天。
  帝闵巴狂。
  三字,天中帝君之内文。金书秘于天之华盖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召魔集真。
  无思江由天,
  或号最上妙,其色赤,应西方,宿次柳。天人三轻染净,乃升此天。
  帝明梵光。
  三字,天中帝君之内号。金书秘于天之明堂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开度善魂。
  上揲乐,音岳。天,
  或号自在,其色苍,应西方,宿次鬼。天人四轻染净,乃升此天。
  帝勃 音拂 勃 音沛 监。
  勃勃乃天君内文,监乃帝之内号。三字金书秘于天之运灵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品类天人等级。
  无极云誓天,
  异号大自在,亦云不还。音旋。其色黑,应西方,宿次井。天人五轻尘净,乃升此天,天人到此,更无复坠下,故云不还。
  帝飘弩穹隆。
  飘弩,天魔内文;穹隆,帝君隆讳。四字金书秘于天之中元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度一切天人。
  北方八天
  元始积五阳梵炁以成四天,为无色界。四天,为种民天,治属玉清炁,元始天尊为化主;霄度天,在虚梵之首,宿次参井,唯余七天,宿次奎、娄、胃、昴、毕、觜、参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服青冕、白旒、皂服、朱裳。
  四天为无色界。○清浊分,清高之炁以成四天之色,纯碧,在种民之下,去色界三十六万里,乃碧霞之景。天人尘染俱净,洞入自然,乃升此天。身形微妙,或大或小,无复色象,人不能见,故云无色。天中亦无日月星辰,寿量无尽,若空有两忘,结习俱尽,乃升种民。修大乘之道,可以证此,谓之真人。释云:菩提萨埵天中,具有玉清一百二十科戒,检制天人。如大数交火劫,焚至和阳天;水劫漂至极风天。水火到此衰绝,不能上升,相乘化合,为风扇荡於是,元炁溃散。自孝芒至霄度六天为风所坏,自元洞以去七天,但元炁散而复合,不拘三界劫运也。
  颂曰:
  渐入无为得道宗,一尘不染意圆通。
  回眸下视三千界,万法都来一个空。
  皓庭霄度天,
  异号不同,应北方,宿次参、井。天人轻染虽净,尚余染习,乃升此天。
  帝慧觉昏。
  三字,帝君之内音。金书秘于天之琼瑶官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拔度学人。
  渊通元洞天,
  异号大不空,应北方,宿次参。天人色尘都忘,但有心识,渐入炁观,乃升此天。
  帝梵行观生。
  梵行,天君内音;观生,帝之隐讳。四字。金书秘于天之真元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度学仙之人。
  太文翰宠妙成天,
  异号非想,应北方,宿次觜。天人心识两忘,炁观渐妙,乃升此天。
  帝那育丑瑛。
  四字,天帝魔王之内文。金书秘于天之灵幽官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统理魔王。
  太素秀乐 音洛 禁上天,
  异号非非想,应北方,宿次毕。天人结习渐忘,炁观转妙,乃升此天。
  帝龙罗觉长。
  龙罗,天王内讳;觉长,帝之隐文。四字金书秘于天之化灵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领录魔王。
  四天为种民天。○清浊分得高虚之炁以成四天之色,不同在大罗之下,去无色界一百三十五万八千里,乃太虚之景。天人经历诸天,诸尘漏尽,一相无相,皆悉空寂,结习顿忘,洞入真道者,乃升此天。释云:已入正修得三摩地天中,常住不灭。多是历代圣君贤臣居之,如羲皇、周孔之属是也。亦无禁戒,但飞行元炁,上朝九清,若积功而真妙,则升入大罗,修最上乘之道,可以证此,谓之仙圣。如大数交,三劫大起,三界损尽,此天元炁复混为一;圣人降生凡世,开教立法,制造万物,以度人庶。故《生神经》云:以充种民。此之谓也。盖为民之种,故云种民。
  颂曰:
  无影无形大法身,不生不灭号成真。
  几经劫石消磨尽,寂寂神光依旧明。
  太虚无上常融天,
  异号不动,其色绿,应北方,宿次昴。天人初出三界,结习顿忘,尚喜无为,渐入神观,乃升此天。
  帝总监 音鉴 鬼神。
  乃天帝君之都讳、乃摄魔之内音。四字金书秘于天之万福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校学者之功。
  太释玉隆腾胜天,
  异号大不动天,其色青,应北方,宿次胃。天人喜习顿除,神观转妙,乃升此天。
  帝眇眇行元。
  四字,乃帝君之隐号。金书秘于天之白盖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召集仙圣。
  龙变梵度天,
  异号上妙天,其色赤,应北方,宿次娄。天人清净无染,证不空果,乃升此天。
  帝运上玄玄。
  运上,天王之内文;玄玄,玉真之总音。四字金书秘于天之灵宝宫。
  此天别有宫阙,号曰延真。释氏见性成佛、顿悟大乘、洞入最上乘者,乃居其中。时游三界诸天,教诸天人菩萨,修诸梵行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进仙成圣。
  太极平育贾 音古。 奕天,
  异号最上妙,其色苍,应北方,宿次奎。天人洞入道妙,证无上玄觉,乃升此天。天人修习至此,号为究竟升玄,转入三境。
  帝大择法门。
  天王之总文,四字。金书秘于天之天宝宫。
  参校曰:别本注云:帝主普度学者之身。
  三十二天,三十二帝,诸天隐讳,诸天隐名。天中空洞,自然灵章。诸天隐韵,天中之音,天中之尊,天中之神,天中大魔,天中之灵,九和十合,变化上清,无量之奥,深不可详,敷落神真,普度天人。
  天尊所说诸天诸帝,皆是空洞之炁,自然结成。隐文,帝魔神灵尊之秘,神灵凭之而变化,游空飞行於上清,乃九和十合之歌音,非文辞之比也。敷者,布也;落者,置也,皆元始开化而述布置於诸天,使执持天炁以度天人也。
  颂曰:
  一层天有一般名,只要修行不染尘。
  直到诸天最高处,始知平育作真人。
  参校曰:三十二天,有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、种民天四者之分。《青元经注》备述学人内功外行升进之序甚详。愚尝参考道经释典,述成修证品,附于经卷之后。敕魔护道二百六十六言。
  前明品位劝修,今当检敕神灵,扫荡魔试,扶卫学人。
  参校曰:此《青元》注经,条分八事之四也。
  今日欣庆受度,历关诸天。请灭三恶,斩绝地根,飞度五户,名列太玄。魔王监举,无拘天门。
  夫人作诸不善,则魂怒而神灵去体,知其同入恶道故也。若作一切善,则魂喜而百灵集,知其同证道故也。修学之士,一旦成真受度,则百骸众神,欣然而相庆也。今日者,谓成道之日也。人之求仙,须得恶根斩绝,罪垢消泯,使身器清净,乃得仙度。故天尊言今日欣庆受度,则必历关于诸天,亲谒大帝,请灭三途之恶难,断绝地司之罪根;不历五苦,纪名字於太玄都司,注定仙籍。於是诸天魔王监真保举,更无拘滞於天门。
  颂曰:
  历尽关山道路辛,这回金榜喜题名。
  男儿志气谁能御,驷马荣归自在行。
  东斗主算,西斗记名,北斗落死,南斗上生;中斗大魁,总监众灵。青帝护魂,白帝侍魄,赤帝养气,黑帝通血,黄帝中主,万神无越。
  东斗九星,斗中生气,故主生算。西斗五星,斗中成形,故主记名。北斗七星,斗中司命,故主落死。南斗六星,斗中司禁,故主上生。中斗五星,斗中大魁,故总监百骸众灵也。夫人之修学,必得五斗标名,然后降神守护,乃得成道,此天尊救摄,以保学人也。斗中之极,各有一帝。五帝在天,则总御三界,制主万神,不使过越分度。若降炁在人身中,则往返三田,调御五炁,故青帝治肝而护魂,白帝治肺而侍魄,赤帝治心而养气,黑帝治肾而通血;黄帝中主於黄堂,制御百骸,万神不使错越也。且炁清而上者曰天阳,炁之浊而下者曰地阴,其中曰灵阴。阳之道,上中下三分,其用则一。五方五脏各传一炁,交合为一,凝而成真,号曰灵宝。故云五神安静,则万炁流通;三田升降,则神灵纯一。神灵纯一则与道合真,长生不死。此皆显明灵宝为学人调神护道之事。
  青天魔王巴元丑伯,赤天魔王负天担石,白天魔王反山六目,黑天魔王监丑朗馥,黄天魔王横天担力。五帝大魔万神之宗,飞行鼓从,总领鬼兵,麾幢鼓节,游观太空,自号赫奕,诸天齐功。
  青天魔王,青面朱发,总统九丑,游空飞行,是名巴元丑伯,皆其隐讳也。若降炁人身,耗人肝气,使人喜愠不常。赤天魔王负荷元炁,撑主天地,力可摧山,是名负天担石。耗人心气,令人强暴。白天魔王一首六目,力破山岳,游行三界,遏人善功,是名反山六目,耗人肺气,令人食恣。黑天魔王形质狞恶,监领小丑,性好杀伐,是名监丑朗馥。耗人肾气,令人好杀。黄天魔王常乘羽车,飞行三界,横行天地,举唱谣歌,恼乱学人,是名横天担力。耗人脾气,令人灾病。此五帝大魔,即天王也。现魔王相,魔试学人,人若识之,与彼俱化,其魔各现帝相,升度尔身。今以天尊开化度人摄之故,於是飞行鼓从,总领其下所辖魔兵麾幢鼓节,周游观察於太空,自行号令,威灵赫奕,与诸天等伦,代天尊开化,游行乾坤,扫荡诸魔,升度学人也。
  颂曰:
  名日天王复号魔,横行天地破山河。
  被予识得渠名姓,倒却旗枪挂玉珂。
  上天度人,严摄北酆;神公受命,普扫不祥。八威吐毒,猛马四张,天丁前驱,大帅仗旛,掷火万里,流铃八冲。敢有干试,拒遏上真,金钺前戮,巨天后刑,屠割鬼爽,风火无停,千千截首,万万剪形。魔无干犯,鬼无妖精,三官北酆,明检鬼营,不得容隐,金马驿呈。普告无穷,万神咸听。三界五帝,列言上清。
  以度人故,严行检摄三界邪魔也。且北都罗酆有六天洞宫,一宫各有一大魔王,司之部属甚多,不可数穷,耗人为事,忏恼学人,皆所致之。故天尊摄之,以保学人也。神公者,玉清丞相,受天尊敕,宣布号令,挥斥不祥。八威者,巨虬、狮子、毒龙、猛虎、玄豹、丹蛇、麒麟、巨獬,吐毒而收邪。天马四布,天丁前驱而禀命,大帅仗幡而领行;烈火一掷则飞扬万里,流铃一震则交错八冲。敢有干试,拒遏上帝真命,则天丁执金铁而前戮,力士持巨天之斧而后刑,屠割鬼爽,如风而不停。以严速,故重云:千千截首,万万剪形,魔无干犯而扰。正鬼无妖,沴而为精。三官府署,北都洞宫,各明检鬼营,不容隐停。金龙驿递而传行,普告无穷世界,三界万神,咸使闻知。如是扫荡既毕,然后三界诸神、五方五帝言功於上清。此皆天尊制教,为学人扫魔卫体之事。人若内境融寂,神灵咸布,入大定相,则万邪不干,魔试消灭矣。
  颂曰:
  学道须凭慧力多,清江母或涨风波。
  融心直入丹霞外,满目戈矛奈我何。
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中竟
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下
  元始演法炼真保度章
  众生执相,难造玄微,故重演混元,显陈模范也。
  参校曰:此青元注经,表二章之第二也。
  天地运度八十八言。
  前者制魔护道,今当再肇生成,的彰灵宝作用。
  参校曰:此青元注经,条分八事之五也。
  元洞玉历,龙汉延康,眇眇亿劫,混沌之中,上无复色,下 无复渊。
  元洞者,元始大洞之祖炁也。玉历者,大洞启运,纪述天真功绩升降,及劫运度数之事也。始於龙汉,终於延康,天地生成;几成几坏,莫可 记忆,故云眇眇。每一劫坏,则天地荡散,山海消融,物象一空,无复形质,但元洞之炁混然不分,沌然始构者也。故云混沌。当此之时,暗包真一之水,而五行未胚,故上无色象可见,下无渊极能窥。
  风泽洞虚,金刚乘天。天上天下,无幽无冥,无形无影,无极无穷,溟 音茗 涬胡颂切 大梵,寥廓无光。
  风,木也;泽,水也。上风下水,空洞虚无,随炁扇润,而金刚之炁乘载天根,天地之形於斯始见。幽冥者,隐显之谓也。形影者,物象之谓也。穷极者分际之谓也。溟涬者,旷荡之谓也。当其混沌之中,天上天下,块然无形,孰有隐显物象分际之别?惟大梵之炁,溟溟涬涬,自成其功;寥兮廓兮,未有光影。及后金风之炁相摩,乃生其火;四象化合,土自生成,博载天地,长养万物,为造化之主也。五行既判,二仪始分,於是阳炁上而成天,阴炁下而为地,即五行相生,天地之道也。且三境高真过度灾劫,如阅世之春秋,易於反掌。而众生沉滞生死,轮转无穷,亦如是也。
  赤明开图,运度自然。
  至赤明元年,大运启图,玉历定纪,天地再开。於是天地、日月、星辰、山川、物象一时分判,昼夜寒暑四序推迁,各得其所,冈有差忒,故云运度自然。凡世间一甲子为一小变,一百年为中期,五百年为一大变,十变为一小劫,三小劫为一大劫,此亿劫之例也。混洞之炁降兆,生成五行,返覆为天地之终始。如人在胞胎,渐分形识,五脏布化,以丹田为基,长养黍珠,惟此为妙。假赤明之炁煅炼成宝,运度无差,自然合道,永作真人,不拘此劫运也。
  颂曰:
  乾坤劫运与人同,变灭无常始复终。
  惟有一灵真宝物,光明烜赫镇无穷。
  元始安镇,敷落五篇。赤书玉字,八威龙文。保制劫运,使天长存。
  天地既立,犹拘劫运,元始乃观梵炁之结形,刻玉为云篆,以镇梵天,已经火炼,故曰赤书。着成灵宝之文,具载妙元神真道,故曰五篇。一以保制劫灾。一以提拔下士,俾夫学者悟其妙者入其妙,悟其元者入其元,悟其神者入其神,悟其真者入其真,悟其道者入其道,然后尽妙合元,尽元合神,尽神合真,尽真合道,自然无毁无灭,超出度数,与天长存。
  颂曰:
  五篇文字隐玄功,保制灾危镇梵宫。
  个是赤书真妙诀,且将符篆作形容。
  参校曰:《九品仙录经》曰:昔混元溟涬,诸天未分,元始肇形,五劫初化,乃命梵元祖晨道君肇录天元,运乘五劫。故元洞者,以成祖炁;玉历者,以纪天元。自一炁化分,三因成九,若龙若蜒;蟠曲九道,漠漠无极,总九阳祖炁之元,太上以运梵合炁。开始青天元祖炁,故东方得九炁以分天境,劫号龙汉。又合炁开南丹天元祖炁,故南方得三炁以分
  天境,劫号赤明。又合炁开中黄天元祖炁,故中央得十二炁,以分天境,劫号上皇。又合炁开素灵天元祖炁,故西方得七炁以分天境,劫号延康。又合炁开北玄天元祖炁,故北方得五炁以分天境,劫号开皇。五劫既周,昊天成象,一炁混道,八景流光。八帝示形,九霄分化。故元始天尊命天真皇人以玉历纪元洞之初,劫运流复之本。诸天分境结元洞五阳之炁,为玉历,以纪天真、天民劫运功绩升退之道,明九圣九品之阶。今附见于此。至如亿劫年数,考究未的。盖劫运大小不一,年数亦不一,有天地成坏劫,其最大者也。有大劫、中劫、小劫之分,其年数多寡,上天所秘,经文所不载者,非世人所能尽知故也。
  混合成真一百六十八言。
  前明生成建立之规,今则的指真灵孕宝运化之妙。
  参校曰:此青元注经,条分八事之六也。
  梵炁弥罗,万范开张。元纲流演,三十二天。轮转无色,周回十方。旋斗历箕,回度五常;三十五分,总炁上元;八景冥合,炁入玄玄。
  梵炁者,元洞一炁之所化,先天地立,为大道根;倏升倏腾,自浩劫来,弥覆三界,罗络诸天。元始资之而御运,天地赖之而生成。两仪既分,物象咸布,故为万范开张也。梵炁为元化之纲,流演於三十二天,如轮运转自然,无色界起,周回十方,绵绵不息,从斗至箕,左历二十八宿,缠度如是一周天,应人间一岁之运。天罡左旋,五星右转,会合成功也。二十八宿合日月五星,故云三十五分也。总受高上天元之炁,八景冥然交合,是谓玄功。玄而又玄,故云玄玄。如《生神宝章》曰:混化归玄一,高结元始王之义。如人之身,筋昹缠布,百昹通流,元炁徘徊,一身受润,三田华素,五脏清夷,始得成真。
  颂曰:
  梵熙从教左右旋,须突历尽一周天。
  可怜不费纤毫力,直到华胥谒上仙。
  玄中太皇,上帝高真。泛景太霞,啸咏洞章。金真朗郁,流响云营。玉音摄炁,灵风聚烟。紫虚郁秀,辅翼万仙。千和万合,自然成真。
  玄者,紫微天心玄都中宫也。太皇,即明皇道君;上帝高真,即灵宝至真也。言玄都中有此上真,当泛景太霞之上,啸咏大洞之章,开度学人。於是金真结而朗郁,流声响於云营,玉音收摄於散炁,灵风混合而生烟。徧紫虚而郁秀,乃辅翼乎万仙。故千和而万合,成灵宝而登真。修真之士,使梵炁回旋,帝真在定,金光朗彻,流云徘徊,自然虎啸风生,龙吟炁聚,大宝无不媾成也。
  颂曰:
  祖炁朝元玄又玄,太皇面目俨然全。
  风烟聚散神光定,精炼成容合自然。
  真中有神,长生大君,无英公子,白元尊神,太一司命,桃康合延,执符把箓,保命生根。上游上清,出入华房。八冥之内,细微之中,下镇人身泥丸绛宫,中理五炁,混合百神。
  长生大君乃斗中之尊星也。太一、桃康为领卫;无英、白元为辅宸,皆斗中真人也。执玉符、定金箓、保人形命,主生化之根。上则游行上清高虚之表,出入丹华之房,周极八冥,目至细微造化之内。下则镇人身宅,或居泥丸,或住绛宫。中则调理五运之炁,会合百神也。若降炁在人,则为内景之精光,长生主心,白元治肺,元英居肝,太一司命,住肾;合延桃康,主脾。符录以喻气血斡旋,以保生根。一则居脐,所以调理五炁;一则升脑,所以混合百神。交合依时,是名颠倒升降得所,是名返复。故五行颠倒,则大宝炁足,三田返复;则阳神上升,永为真人。所以十转回旋,灵光褊体,万炁俱得而仙,始超无漏。如《救苦经》云:天炁归一身,皆成自然人。
  颂曰:
  妙哉灵宝七般神,上通天关下微尘。
  运用只凭些子诀,便超无漏作真人。
  十转回灵,万炁齐仙。
  十者,阴阳之成数也。如乾九坎一成十,坤六离四,巽二兑八,艮三震七,皆合成十;乃天地之大数,变化之根元。所以十转回灵,则尽周天之极数,自然灵光充溢,万炁还元,各得其真也。
  颂曰:
  周回十过运三灵,万炁归根混一真。
  这个机关能解悟,霎时天地变黄金。
  参校曰:经注条分混合,成真一百六十八言。此皆灵宝度人,炼形了命之妙。而青元注内又发明之。《道德经》曰: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。此内丹归根复命之根蒂也。盖探药而归复,入室而成胎,舞蜕而脱胎;升顶炼形而释结,解胞瘟养而气足,形充功满而调神出壳。《老君圣纪》有训:羽化神仙,无令断绝,丹成而蜕,蜕而腾虚御景,身外有身,是谓之仙。近代紫阳张真人一派有《金丹四百字》、《悟真篇》、《翠虚吟》、《紫清文集》等丹经口诀,亦多显露。如:潭底日红阴怪灭,山头月白药苗新。归根自有归根窍,复命还寻复命关。卯酉甲庚须沐浴,朔弦晦望每防危。百刻寒温忙裹准,六爻文武静中看。探药沐浴、火候抽添之真机,未尝不泄於文字间。但禁戒至重,古今所同,魔试相干,坚定方可。故必真践实履,积行累功,方能因缘遇合成就。又如《参同》释祖达磨形神俱妙,只履西归之事;《实录》中有《胎息经》略曰:玄牝之门,驻景之户。若能兼行,自然甘露。盖未尝非《道德经》中旨也。又有《调神歌》一篇,与丹经调神之法合同。其歌曰:调神如婴,万法无情。恬如恬如,神兮自宁。调神如婴,寒暑枯荣。治之、覆之,形神自贞。调神如婴,启合形神。形神启合,如琉璃瓶。中有金像,虚实交并。像喻法体,瓶喻色身。外不可染,内不可尘。像之与瓶,皎洁分明。不一不二,如水澄停。无浊无清,水亦无形。出不由户,非功非程。镜兮若明,万像自形。水兮若清,月影自形。非学所得,非师所成。如虫食木,偶然自成。万像之形,如月之明,万法之名,如谷之声。法本无法,名本无名,无名无法,不起神形。形神不起,感之则生。妄风不起,神何不宁。善聆若聋,善视若盲。智不如愚,老不如婴。调之千日,自然能醒。惺中之梦,梦中之惺。明者不言,言者不明。有言则漏,有漏不生。日待朝升,我性常明。月待圆成,我体长形。天食滋形,含灵抱英。醍醐之莹,牛头之馨。行一空味,神怡体清。血化为乳,骨化为琼。能狮子吼,变野牛声。白毫生额,金仙道成。祖师之妙,寂寂冥冥。神不见形,形不见神。即心无心,即形无形。心尚不见,此外无名。形神无主,舍识皆平。谁健谁衰,谁灭谁生。谁喜谁怒,谁怖谁惊。谁念谁思,谁辱谁荣。如日升天,自行自明。勤而行之,祖师之程。今附于此。劝勉学士四百一十三言。
  前明炼真轨范,今则开示勤惰,黜陟自白,重伸劝勉。
  参校曰:此青元注经,条分八事之七也。
  仙道贵生,无量度人。上开八门,飞天法轮。罪福禁戒,宿命因缘。普受开度,死魂生身。身得受生,上闻诸天。诸天之上,各有生门。中有空洞谣歌之章,魔王灵篇,辞参高真。
  仙道好生,甚於之求生。仙道度人,常欲众生不死。而死灭之理,人世自迷。故太上慈悲,区区至切,所以上开八门,下应八元,自八门中进修,皆可升真入妙。法轮者,无上妙法之所,运转不息,亦开示轮回之道,设以罪福之禁戒、宿命之因缘。皆警悟凡夫,使超出苦轮而转无尽法藏也。於是死魂生身,皆获品度,上告诸天,随念升入诸天,各有长生之门。升堕之格隐空洞正音谣歌之章,乃魔王之所述,劝勉学人,其辞皆与高真参合也。
  颂曰:
  仙道区区度学人,八门开设向迷津。
  劝君只向生门入,升入诸天转法轮。
  第一欲界飞空之音:
  此界天人以欲乐而坠,故魔王述飞行虚空之道,使离诸欲乐,进入轻清,故云飞空。
  人道眇眇,仙道莽莽,鬼道乐兮,当人生门。仙道贵生,鬼道贵终。仙道常自吉,鬼道常自凶。高上清灵爽,悲歌朗太空。唯愿仙道成,不欲人道穷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最新评论
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道藏网 道藏在线阅读 ( 粤ICP备14076637号-1 )

GMT+8, 2023-4-1 11:57 , Processed in 1.043642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